一、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三、人民要论:中国共产党能够解决重大时代课题
四、论当前形势下的稳中求进
党委宣传部编
一、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9月10日是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习近平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习近平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习近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投入要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习近平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李克强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促进区域、城乡和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强化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加强乡村师资队伍建设上,不折不扣落实现行的补助、奖励和各类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前瞻规划布局城镇学校建设,增强容纳能力,加快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同时,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
李克强强调,要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各类人才。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更加重视、充分发挥高校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李克强要求,要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大幅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质量的规范引导,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教师社会地位,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参加大会。
(来源:新华网)
二、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突出强调了加强党的领导对于做好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正确政治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得到有力贯彻,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首先是思想政治领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始终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关键要落实落细做到位。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现,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办好教育就有了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人才支撑。
(来源:《人民日报》)
三、人民要论:中国共产党能够解决重大时代课题
内容提要: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每个时代的主要问题构成重大时代课题。把握重大时代课题,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在97年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是因为具有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上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之所以能作出如此巨大的历史贡献,就在于党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把握重大时代课题,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伟大时代。97年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回答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从而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大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意愿,与时俱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善于在把握社会主要矛盾中解决重大时代课题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每个时代的主要问题构成重大时代课题。时代的主要问题就是多样问题中的总问题、多层问题中的元问题。时代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每一时代都有与社会基本矛盾性质和状况相对应的社会主要矛盾。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社会主要矛盾,就能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从不相适应走向相适应,从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我们党在97年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党的八大作出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正确判断。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八大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站起来,就是因为我们党能正确把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富起来,就是因为我们党能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立足点。在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就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善于通过提高党的领导能力解决重大时代课题
把握重大时代课题、解决重大时代课题绝非易事,需要政党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根本一点就在于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党的领导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奋斗中砥砺磨炼、增强提高的。解决重大时代课题需要各个方面的领导能力,重中之重是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我们党具有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理论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有强大的领导能力。理论发展的动力是回答问题,理论创新的逻辑是解决问题。解决重大时代课题需要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又催生重大理论创新。97年来,我们党在敏锐把握、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都是正确提出和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结晶,为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科学指引。
我们党具有强大的实践创新能力。重大时代课题都是以一种集中、凝练、深刻的形式反映了人心所向、体现了实践要求。一个政党只有善于推进实践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最终的落脚点也是为了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实践创新并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的勇气、魄力和担当。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们党一直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97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推动矛盾转化、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而且,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党的思想和人民的愿望高度统一、党的战略和人民的利益高度统一,不断引领人民为解决重大时代课题而奋斗,体现出强大的领导能力。
在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中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解决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而奋斗。只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必定能在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完成新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系统回答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得出的根本结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从历史使命、主要任务、发展战略等方面对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党能够带领人民在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站起来、富起来;历史正在证明,我们党能够带领人民在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强起来。
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体化的过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推进。
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的过程,也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自我革命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效应对各种考验、防范各种风险、战胜各种困难,在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焕发生机。只要始终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就能在解决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变得更加强大、更有能力、更加卓越,进一步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来源:《人民日报》)
四、论当前形势下的稳中求进
内容提要: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中,但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世界经济风险。从国内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但经济结构性矛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问题。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内在关系和工作要求,从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两方面发力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复杂形势下宏观经济的稳中求进,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主要宏观调控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初步成效,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7月31日和10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均强调,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科学分析和研判当前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切实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政策措施,实现复杂形势下宏观经济的稳中求进,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从国际形势看,一方面,世界经济处于复苏过程中,总体保持一定程度的正增长。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主要是:总体负债率有所上升,全球债务风险有所增大;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美国政府大范围制造贸易摩擦、挑起贸易争端,增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2018、2019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认为美国贸易战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加息导致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也将拉低世界经济增速。
从国内形势看,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增长、就业状况、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均处于较为稳定的区间,呈现稳中有进的积极态势,既具有保持持续增长的刚性,也具备应对困难压力的韧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但另一方面,也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如投资和消费增长有所放慢;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创新发展、减少负债、严格环保的高标准不适应,发展和经营存在困难;股市、债市、汇市出现一定波动。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具有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和内需广阔、人力资源充足等巨大优势,坚定信心;又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努力赢得主动。
把握“六稳”的内在关系和工作要求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必须着力做好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做好“六稳”工作,是在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证。
稳就业居“六稳”之首,是“六稳”的基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要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就业群体,一是进入就业年龄的青年人,特别是各类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二是新近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三是因各种原因需要重新寻找工作的劳动者。应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产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做好社会保障特别是失业保险工作、下岗转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工作以及职业介绍等工作,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稳金融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又是防范经济风险的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当前,稳金融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既要把过高的杠杆率降下来,防范债务风险;又要提供充分、必要的流动性,保证实体经济正常运行。二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既要支持金融创新,又要对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监管,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障参与主体的合法利益。同时,要防范潜在的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的影响。目前,我国金融形势总体良好,金融风险可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已经部署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稳金融措施。我们要做好稳金融各方面工作,为金融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让金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稳外贸是当前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保持国内经济稳定的重要内容。对外贸易是一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水平和质量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质量。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今天,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当前,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对我国外贸造成压力,稳外贸成为当务之急。虽然目前外贸形势总体平稳,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在企业层面,要引导、帮助企业做好调整,积极应对,发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寻找新伙伴。在宏观层面,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发挥我们在道义和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以及各种国际合作形式下的广泛国际合作。要进一步做好、做实、做强“一带一路”建设,为稳外贸提供巨大动力。
稳外资是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助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吸引和利用外资不仅在宏观上缓解和弥补了资金不足、拓宽和加强了国际经济合作,而且在微观上促进了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新时代,我们仍将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外资。国内营商环境质量与外资稳定进入是相辅相成的,外资是否稳定进入也是外界观察中国营商环境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标准。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政策,放宽外商投资审批,更新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限制和禁止类外商投资领域大幅缩小,为稳外资创造了越来越有利的环境,利用外资稳步扩大。
稳投资抓住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再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增加新的投资。我们当然应该通过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不可忽视的是,消费是通过带动投资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不能带动投资的消费只能实现简单再生产。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要求我们更加认真地做好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工作。还要看到,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而稳投资是关键之一。稳投资的重点是激发社会投资、保持投资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稳预期是全党全国统一思想、提振士气、共创未来的思想基础。稳预期,首先要对经济形势进行客观、科学的判断,既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又不回避问题、敢于正视矛盾,坚持实事求是。其次要具备足够的勇气、树立坚定的信心、胸怀必胜的信念。要认识到,面对困难,信心比黄金还宝贵。稳定的预期能够引导企业专注生产、消费者理性消费,并进一步激励人们努力实现更好的发展局面、取得超预期的成果。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这是稳预期的国内基础;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逆全球化思潮受到抵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是稳预期的国际基础。我们需要把稳预期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使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的预期更加稳定。
做好“六稳”工作要从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两方面发力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两方面发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当前要注重抓好两项改革: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二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关系到民营经济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功能有效发挥。国有企业改革应坚持以“管资本为主”的方向,使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各类外资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公平竞争,以更好推动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关系到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有效措施,也是应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冲击、保持经济运行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缩小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二是调节宏观层面消费与积累的比例,促进宏观收入分配向消费合理倾斜;三是调整国家公共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向保障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倾斜。
在促进发展方面,一是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的作用,提高减税措施的效果。二是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处理好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套关系,形成政策合力。三是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在补短板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避免和减少行政干预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四是密切关注价格波动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价格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证明,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经济工作,就能保持战略主动,走稳走好自己的路,不让任何障碍牵绊前进的脚步,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来源:《人民日报》)